招聘会详情
尊敬的用人单位:
感谢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始建于1976年,其前身为德州学院体育系,2009年8月与并入德州学院的原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组建体育学院。体育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竞技型体育人才为中心,遵循教体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工作原则,形成了高、中、初级训练“一条龙”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人才教育、培养、管理和发展的新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体育师资、体育训练和竞赛、体育健康产业等高级专门人才及大批优秀体育运动人才。
体育学院的专业定位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拥有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淀丰富的综合素养,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学术潜质的从事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多年来,体育学院逐渐形成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办学特色,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人才。体育学院现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单位,现建有中国赛艇协会高水平后备人才德州基地,中国藤球协会训练基地、中国藤球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建立了中国藤球协会训练基地,承办了2009年全国藤球锦标赛和四国友谊赛;2010年10月,德州学院申报的射击项目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综合评审获得批准,被教育部确定为新一轮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学院现有国际级裁判两人,国家级裁判员4人,多人次执法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比赛,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2015年赛艇世界杯女子赛艇项目取得一枚金牌;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培养输送的多名运动员在橄榄球、田径、赛艇、等6个项目的比赛中,四人取得5金2银的好成绩。大学生射击、藤球、田径、足球、篮球等各项国家级比赛,斩获奖牌40余枚。成功举办社会多项体育赛事,促进了地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体育学院的声誉,为学校“服务地方”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好评。彰显了学校办学“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理念。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教学部、实验中心、体质测试中心等职能系部,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育人才,适宜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深造素养与就业能力,拥有健身指导与健康管理、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体育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2020届毕业生178人,体育教育(本科)145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32人。
2021届毕业生142人,体育教育(本科)142人。
一、时间安排
企业报名:2020年12月3日—12月20日
企业审核:12月21日前审核完成(进行实时审核)
学生参与:12月21日—12月31日(学生线上投递简历)
二、参会指南
1、报名。已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或“德州学院就业信息网”注册的用人单位可直接登录“德州学院就业信息网”进行报名,报名时务必详细填写职位信息;未注册的用人单位请先申请注册,注册申请通过后即可报名。(见附件)
2、参会。通过参会审核的用人单位可通过注册使用的邮箱查看学生投递的简历,或通过用人单位账户后台随时查看学生投递的简历和录制的视频,并进行相关处理。
三、温馨提示
1、本次网络招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收取任何报名费、服务费等费用的组织和个人均与体育学院无关。
2、为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议用人单位采用非接触式线上沟通、笔试、面试等,除利用网络招聘平台进行外,也可利用微信、qq等工具进行。
3、达成意向后,用人单位与非师范类毕业生可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www.sdgxbys.cn/)进行签约;与师范类毕业生可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http://gxjy.sdei.edu.cn/)进行签约。。
4、为维护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和合法权益,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四、服务咨询
联系方式:体育学院就业联络人联系方式: 0534-8989596 13645342000(薛老师)
附件:相关附件.zip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人才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浙江人才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浙江人才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