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载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众号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当前位置:新利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校园招聘 > 教职工招聘 > 哈尔滨师范大学孔子学院2025年招募31名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公告
哈尔滨师范大学孔子学院2025年招募31名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公告

发布:2025-03-31 09:32:25  关注:332次

为支持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发展,现启动2025年我校各孔子学院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的招募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报名时间

2025年3月20日-2025年4月9日

二、岗位需求

登录语合中心项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https://pmplatform.chinese.cn )查询。教师任期一般为2学年,具体岗位需求以平台发布信息为准。

三、申请条件

1.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2.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26-55岁(含),俄语、葡语等非英语语种专业背景的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至58岁(含)。年龄以出生年份计算。

3.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外语、教育等人文社科专业背景,以及其他符合岗位特殊需求的专业背景。

4.具有2学年(含,按完整学年计算)以上教龄的我校在职教师;目前无国内工作单位、任期已满2年及以上且办完离任手续的曾由语合中心资助派出的回国公派教师或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限于签证原因,曾在英国担任过公派教师或志愿者的不可申报伦敦中医孔子学院岗位)

5.持有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证书或同等水平;可熟练使用外语开展教学。申请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须与所申报岗位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致。

6.持有《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者优先录取。被录取赴国外大学任教的讲师(或同等资历)及助教教师,派出前须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证书》。

7.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岗位,报考者需符合岗位具体要求。

四、报名程序

1.申请人须在平台填写《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自愿选择岗位进行申报。填写后,下载打印纸质版申请表报送到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审核。以回国公派教师或回国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身份申请我校孔院岗位的,需先与我校联系推荐事宜。

2.我校在职申请人所在学院须为申请人提供推荐信,主要对其师德师风,教学经历、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团队合作意识,对外交往能力,遵守纪律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可能影响教师赴外工作的其他情况做出如实评价和说明,加盖学院公章及签字;填写《哈尔滨师范大学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申请表》(附件);如为我校合同制人员请另附合同复印件,合同期限应涵盖赴外任期。

3.拟申请我校孔子学院岗位的无工作单位的回国公派教师或回国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须提供个人简历、任期证明、《外派教师年度考核表》或《志愿者履职考评表》、海外任教机构出具的推荐信或评价材料、离任至目前工作经历及情况说明的扫描件于3月31日下班前发送至邮箱,审核合格后,会以邮件形式通知,届时请根据要求进行系统申报。

4.材料报送地址:江北校区行知楼845室;

5.报送材料时间及要求:

请申请人于2025年4月9日11:00前将推荐材料报送至国际交流合作处,逾期不予受理。要确保推荐信、申请表等材料齐全。选择邮寄方式报送的建议使用顺丰,以4月9日邮寄抵达为准。我校将审核合格的材料提交黑龙江省教育厅审核,审核合格将被推荐至语合中心。语合中心审核后,确定参加考试人选。全部申请过程节点和确认信息均通过注册邮箱和平台通知,请及时关注通知,保持手机畅通。

五、选拔考试

推荐人选须参加语合中心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考试为面试,主要考察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跨文化能力、外语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时间暂定于5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录取培训

根据选拔考试结果和岗位要求,确定培训和录取人员。具体

安排另行通知。

七、派出待遇

教师待遇执行财政部、教育部2023年印发的关于国家公派出

国教师生活待遇有关文件规定。

八、联系方式

国际交流合作处联系人:韩老师,赵老师

联系电话: 0451-88060295 0451-88060296(咨询时间:工作日09:00-11:00,14:00-16:00),来电请说明是在硕博招聘网看到的信息

邮箱:hrbhanban@163.com

附件:《哈尔滨师范大学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申请表》

国际交流合作处

2025年3月25日

推荐:更多教职工招聘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