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10-12 14:58:00 关注:29878次
一、学校简况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学校跻身自然指数全球年轻大学150强(排名79位),国际专利申请进入全球教育机构50强(排名26位)。
学校坚持践行“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承“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面向国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近2.4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设有19个教学机构,88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7%。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共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重点(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等共39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5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建有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实验中心、人工智能学习馆等一批实验实训基地。其中,“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是学校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现代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实训中心。学校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位居全省公办本科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达44%,博士学位占比达53%;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3人,海外各类优秀人才70人。
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清洁生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文艺评论基地1个、省级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59个。学校着力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了“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纺织新材料粤港联合实验室”“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校大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澳门等18个国家及地区共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建立了“江门一利物浦公共卫生研究所”“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江门)”“中德新材料创新中心”“纺织新材料粤港联合实验室”“粤港智能居家养老示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与美国罗格斯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13所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建国(境)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短期研修项目。
立足新发展阶段,五邑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深入推动改革创新,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突出”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人才招聘需求
学校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专项资金,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的标准全额资助青年教师到国(境)内外开展科研合作,全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另外,江门市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为高层人才落户江门保驾护航。作为江门市的最高学府,愿意加盟五邑大学的人才都可享受这些政策的资助。这些人才新政包括:《江门市关于高层次人才评定和认定办法》《江门市关于领军人才引进和资助暂行办法》《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暂行办法》《鼓励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名师名医名家管理暂行办法》《高技能人才培育资助办法》《关于高层次人才安居暂行办法》《江门市实施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暂行办法》《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具体招聘需求如下:
(一)智能制造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二)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会计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三)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
(五)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言文学(新媒体与文化传播)专业。
(六)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翻译)专业、英语师范专业、大学英语专业。
(七)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精算学专业。
(八)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九)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交通工程(道路与桥梁)专业。
(十)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药学与制药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管理)专业。
(十一)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纺织工程(染整方向)专业、纺织工程(非织造方向)专业、纺织工程(针织方向)专业、纺织工程(机织方向)专业。
(十二)轨道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自动化专业。
(十三)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舞蹈学专业。
(十四)体育部:羽毛球专业、篮球专业、排球专业、乒乓球专业、健美操专业。
(十五)通识教育学院:哲学(逻辑学、美学)专业、历史学(历史地理、考古学、中国古代史(考古方向))专业、政治学(国际政治、外交学)专业。
(十六)美育教育中心: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戏剧和影视学)专业。
(十七)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办公室(高教研究所):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
三、人才类别及待遇
(一)各类人才待遇
学校重点引进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及大健康、光电材料及装备、轨道交通、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现代织造技术、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博士。
1.高层次人才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省级高层次人才;
·海外优秀人才:在海(境)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在海(境)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有正高职称或取得终身教职;在海(境)外著名企业工作并担任技术主管以上人员。
待遇:年薪30万元(税前)起,学校给予50万元购房补贴起(税前),科研启动费100万元起,具体面议。
2.优秀博士(按年薪制引进)
经学校确认,符合学校重点建设学科需求的境内优秀博士,按年薪制引进:年薪30万元(税前),学校给予50万元购房补贴(税前),科研启动费100万元。
3.专任教师
人才类别 | 待遇 | 购房补贴 |
(税前)
15万元(人文社科)
10万元(人文社科)
10万元(人文社科)
(二)其他
符合江门市“人才新政”范围的人员,同时享受江门市相关政策福利。具体包括:
1.生活补贴:到校工作连续满3年以上且在江门市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0岁及以下博士和出站博士后,分别给予10万元/人和20万元/人。从国(境)外引进的博士、出站博士后,在以上补贴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人。
2.租房补贴:经学校审批同意引进且符合江门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自到校报道之日至在本地购买住房之日且满足相关条件的,补贴如下:一级高层次人才6000元/月,享受期累计最长为3年;二级高层次人才4500元/月,享受期累计最长为3年;三级高层次人才3500元/月,享受期累计最长为3年。
(三)引进的博士或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人员,按照相关政策享受事业单位在编待遇。
四、联系方式
(一)高层次人才、优秀博士应聘者:
请将个人简历、博士毕业证书、人才计划相关证明材料(如有)的扫描件发到高层次人才引进邮箱。
高层次人才引进邮箱:wyugrb@163.com【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
联系方式:卢老师,0750-3296091
(二)其它应聘者(专任教师岗):
请按照应聘申请表模板的要求填写,并将本科至最高学历的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证书(如有)以及其他佐证材料的扫描件发到师资处综合科邮箱。
师资处综合科邮箱:wyuszczp@163.com【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
联系方式:陈老师,0750-3296092;卢老师,0750-3296091。
附件下载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其他教职工招聘